1. 歡迎訪問英山縣教育局官方網站!
                    今天是: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特色 >> 留守兒童
                    大愛無聲張咀小學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紀實
                    時間:[2016年09月05日]  作者:[彭靜飛 江信]  點擊數:163154


                    大別山南麓的崇山峻嶺中,掩映著許多不為外界所知的農村小學。英山縣石頭咀鎮張家咀希望小學就是其中普通的一所。 

                    張咀小學服務片區地域遼闊,包括19個行政村、2座國有林場和1個縣直水庫管理處;山高路險,人煙稀少,當地經濟基礎薄弱。許多學生長期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呵護,影響了其學習和身心的健康成長,成為困擾學校工作的外在因素。 

                    幾年來,在縣關工委、縣教育局、鎮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該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在嘗試中探索,在實踐中創新,在完善中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學校的整體工作。 

                    一、 用愛關注,使我們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工作。 

                    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從田地中解放出來,外出淘金的打工潮一浪高過一浪,他們在追求富裕和幸福的同時,卻無奈把年邁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留了下來,造就了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留守兒童。 

                    鑒于上述情況,張咀小學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全新的視角,積極應對。在上級的指導下,成立“張咀小學留守兒童試點學!。同時成立張咀小學關愛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目標,規劃部署整體工作,總體指導全校工作。 

                    領導小組每月召開一次專題會議,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部署安排下月的工作。每學期進行一次專題總結,回顧總結本期得失,改進下期工作。 

                    二、用情傾入,使我們逐步完善留守兒童工作。 

                    在農村教育面臨的新形勢下,張咀小學已嘗試到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進一步完善機制和制度建設。 

                    1、建立專項檔案。每學期初,學校要求各班班主任做好留守兒童的信息錄入工作,把他們的詳細情況進行匯總,以便加強管理。 

                    2、制定獎懲制度。對在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中出現的優秀班級和先進個人每學期進行一次表彰,并納入年度考核。 

                    3、 制定幫扶制度。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尋求多方幫助,實行五對一幫扶,即一個老師、一個同學、一個村組干部、一個附近愛心人士、一個監護人同時幫扶一個學生。 

                    4、 制定家訪制度。針對學生在校時品德、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表現,一月進行一次小結,無論是進步、退步亦或原地踏步,班主任老師每學期對每位學生都要安排一次家訪,和監護人及學生面對面交流,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5、 制定家校聯系制度。學;虬嘀魅蚊吭潞捅O護人進行一次交流溝通,對學生在家和在校情況進行雙向反饋,使家庭和學校及時掌握學生多方面信息,便于疏導和管理。 

                    6、 制定心理輔導制度。學校和各班定期舉行心理輔導講座,由學校兼職心理咨詢師對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授課,面對面、心貼心交流,解除他們的心理疑難。 

                    7、 制定關愛包干制度。充分利用學校女教師多,同情心強、作風細膩的優勢,全體女教師都充當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一人包干幾名學生,在校和假日期間,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進行特別關照。 

                    三、 用心呵護,使我們穩步推進留守兒童工作。 

                    為了持之以恒落實這項工作,學校采取多項舉措,保障工作順利推進。 

                    1、 充分利用學校所有媒體和資源,不遺余力做好宣傳工作。如利用紅領巾廣播站、黑板報、手抄報、壁報、展牌、校園網、地方報紙、網站等工具,進行廣泛宣傳,形成濃厚的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氛圍,使廣大師生、人民群眾都了解這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取得社會各界和留守兒童監護人的理解和支持。 

                    2、 加大信息搜集力度。每學期分期初和期中兩次對留守兒童各項信息進行排查摸底,全面掌握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思想、行為、情感和成長需求,建立完備的留守兒童專項檔案,以加強對他們的管理和服務。 

                    在檔案管理過程中,實行動態管理。因為就讀的孩子隨父母外出務工存在很大的流動性、隨意性和不確定性,時有期中轉走和回家插班的情況發生,造成留守兒童的的人數經常發生變化;而在校就讀的留守兒童的父母的打工地點、電話號碼等也經常變換,聯系困難;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和班級實行動態管理,對出現的變動信息及時更新,加強了管理的力度和深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3、 成立留守兒童試點學校。在上級的指導和安排下,成立了“英山縣石頭咀鎮張咀小學留守兒童試點學!。每期舉辦兩期留守兒童監護人培訓班,并形成長效培訓機制。舉辦專題講座,對監護人進行培訓指導;召開座談會,就留守兒童的突出問題進行探討和溝通。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提高監護人的管理水平。 

                    4、 教育延伸到校外。充分利用當地的多種資源,將留守兒童的教育延伸到校外。如組織留守兒童到茶場、養殖場、服裝廠、水庫管理處等地進行參觀,接受教育,培養情感。 

                    5、 開設心理輔導班。定期開展心理講座,進行心理輔導。加強溝通和疏導,消除他們孤僻、冷漠、極端等心理障礙,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向上的追求,享受幸福陽光的生活。 

                    6、 爭取社會關愛。十年來,隨著該校知名度的上升,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學校聯系許多單位和愛心人士對學生捐款捐物,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多年來,如湖北大學、湖北大學孔子學院、湖北大學附屬小學、《楚天金報》車友會、武漢號百集團、武漢川崎重工、華中科技大學等,為留守兒童送去綿綿不絕的溫暖,幫助他們支撐起一片愛的藍天。 

                    四、 大愛為家,幫助留守兒童成長。 

                    十年來,該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和關懷下,不斷創新,優化環境,加強宣傳,加大力度,為他們建起了一個個溫暖的“家”,使一批批的留守兒童,深深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社會的關愛,讓他們在一個充滿溫馨的大環境里,樹立自信,消除自卑,能做到在生活上自理,學習上自主,行為上自立的“三自”學生。 

                    小苗,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剛上小學一年級,年輕的父親就被肝癌奪走了生命,第二年,絕望的母親跳水而亡。該校領導和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從此后,老師們就成了她臨時的“爸爸”、“媽媽”,輪流照顧她;假日,就輪流和老師一起回“家”。同時,為她奔走呼號,爭取社會關愛,F在,這棵獨苗,已長成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樹”,即將中學畢業。 

                    小清、小銘,這對親姐弟,一個讀三年級,一個讀一年級,品學兼優。三十出頭的父親,罹患腦瘤,不治身亡,母親改嫁。好端端的家庭,分崩離析,照料姐弟的重擔落在了年過六旬的祖父母身上。學校盡其所能給予最大的關照,同時,請求、呼吁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對姐弟的關愛和呵護。 

                    小彭,祖母早亡,母親改嫁,一家三口,三個男丁,缺少了女人,不能稱之為完整的家。父親有癲癇之癥,養家糊口不易,家境困窘。學校想方設法,為孤苦的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港灣。 

                    還有,小佳、小靚、小燦、小翔……一個個熟悉的姓名后面,總有一個個鮮活的面容,連接著一個個不幸的家庭。有人說,幸福的家庭只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卻有各自的不幸。是的,許多留守兒童都有不一樣的殘缺的家庭。但是,他們又是幸運的,學校和老師給了他們一樣的愛。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是的,十多年來,張咀小學的領導和老師換了一茬又一茬,留守兒童走了一批又來一批。盡管人在變,校容校貌在變,但關愛留守兒童的信念不變。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始終是擺在廣大農村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課題。它關系著許許多多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著千家萬戶的殷殷希望,關系著農村的發展和未來。該校,在過去,在現在,在將來,將一如既往、開拓創新,為留守兒童撐起關愛的晴空。 










                    友情鏈接
                    男女嘿咻嘿咻猛烈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