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的第一個周末,在縣城讀書的兒子,放假回家。我檢查他的作業,發現字比以前寫得工整,本子上的“紅對鉤”明顯多于“錯叉子”。兒子說今年小學要畢業了,老師較原來,抓得有些緊。
聽了兒子的話,我的思緒回到30年前。那時我上小學六年級,由于學校撤并,就來到鄰近的馮畈小學就讀。其時帶我們班主任兼語文的老師叫陳芳,她剛剛做媽媽不久,提前結束產假,來給我們上課。
別看她是個女老師,講起課來頭頭是道,有條有理,她上課時表情嚴肅,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厲害著”,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女漢子”。我由于性格弱小,面對這位“女漢子”老師,格外小心。她布置的作業,盡快保證質量做好,課外處處回避。
可那時,同學中間流傳著“吹口哨”的游戲。大家從菜園子里,掐一段蔥葉,除去兩端,中間的部分,用嘴唇輕輕咬住,舌頭稍稍卷曲,吐出一股氣,就能發出響聲。我也掐來蔥葉,放在嘴唇上,不是咬破了蔥葉,就是舌頭卷曲不了,無論大家怎樣教我“吹口哨”的技巧,我還是吹不響。
看到下課后和放學路上,同學們口哨吹得響亮,此起彼伏,一個個神氣十足,得意洋洋的樣子。我很是氣惱,為什么別人能吹響,自己卻不能。于是,我從自家菜園里,掐來一大把蔥葉,帶到學校,看同學們吹口哨時的動作和姿勢。
沒想到,我竟走火入魔了,下課時看別人吹口哨,上課時心里還想著他們吹口哨的樣子。我的手不安分起來,悄悄從座位抽屜里,摸出一段蔥葉,放在嘴唇上,舌頭輕輕一頂,一聲嘹亮的口哨,劃破了教室的安靜。
是我的口哨吹響了!澳膫吹口哨了?”正全神貫注地在黑板上書寫的陳老師,扭過頭來,厲聲問道。我嚇得迅速低下頭,看到陳老師怒目圓睜,一只手握成拳頭,高高揮起,嘴里說“快把蔥葉吐出來,含在嘴里會辣人的”?次彝鲁鍪[葉后,陳老師繼續板書上課。
下課后,同學們圍過來,七嘴八舌地說,你趕快寫好檢討吧,到陳老師讓你寫的時候就麻煩了。天生膽小的我,聽從了同學的建議,寫了一篇認錯的短信,夾在作業本里,托學習委員轉交給陳老師。第二天,作業本發下來后,我的短信也退回了,陳老師在它的背面,用紅筆寫道“玩游戲是課外的事情,上課時要認真學習聽課,思想不能開小差!
從這以后,無論是上初中高中,還是讀函授,我都認認真真,學習的時間里沒開過小差。因為我牢牢記住了陳老師的話。陳老師從教已近30年,已從一名小學老師成長為中學老師,并走上學校領導崗位,還當選為縣政協委員。在她眾多的學生中,我是默默無聞的一個,她也許忘記了我這個學生,我卻沒有忘記她。在大學畢業后的20多年里,工作中每每遇到思想要開小差時,我就想起陳老師的話,眼前就會浮現出她那高高揮起拳頭時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