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好“姨妹”
英山一中 李小林
她,只是英山一中教工食堂幾個員工里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員工,雖然薪水不高,假期不多,但她卻能面對一百多個教職工的飲食愛好,想辦法,想點子,勤動手,把食堂里的柴米油鹽當成琴棋書畫,一絲不茍地精心調弄。為了能得到廣大教職員工的認可,她總是依照不同人的口味天天變換花樣。雖然花樣繁多,但每一道菜都是色香味俱佳,正因為她把對職業的熱愛和用心都傾注在一道道繁瑣的工序上,她做的每一道菜吃起來都令人齒頰生香,回味無窮。六年來,教職工都吃出了實惠,吃出了甜頭,于是,許多教職工的家屬來了,甚至連退休多年的老教師也慕名前來品嘗……她的廚藝和她的優質服務得到了所有教職工的一致好評,大家都親切地稱之為“舌尖上的好‘姨妹’”。
“姨妹”,四十出頭,只是學校食堂服務公司聘用的一名工作人員,她本名閔桂子,是學校一位伍老師的姨妹兒。為了提高教職工的生活質量,伍老師特地把他最能干的在外打拼的姨妹兒——閔桂子請了過來。沒想到,她一干就是六年。六年來,因為她性格開朗,勤勞善良,手法熟、廚藝精、服務質量好,不分男女老少也都習慣地稱之為“姨妹”,再也沒有人叫她閔桂子了。
如果說人的舌頭是最挑剔的,那么從事舌尖上的服務更是不容易!耙蝗穗y調眾人之口!逼鋵,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你愿意付出,只要你真正用心來做一件事,就沒有做不好的。 “姨妹”就是這樣一個真正愿意用心做事的人。
首先,她認真鉆研,能找準自己的定位。后勤服務,千絲萬縷。從煮飯煮粥煮面到炒菜做饃,都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初進教工食堂,她就迅速熟悉教工食堂的管理,找準自己的定位。
在她心里,教工食堂就是服務于廣大教職工的,要保證供應,要保證食堂的正常運轉,但這只是基本要求,要大家滿意就要精益求精:要知曉職工的口味,要知曉每一道工序,要不斷翻新花樣。于是,她認真鉆研,跟有經驗的教職工學習,跟抖音和微信里的大廚學習:做雪花粑,做千層餅,做手搟面,做熱干面,做火燒粑,做粉蒸肉,做肉夾饃,做油條……真是“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不久,一道道美食都依次閃亮登場了,但很少有人知道,每一道美食都來之不易,每一道菜都有她的辛勤付出。別看那簡單的蒸炒煮燉煎,有時,她是一邊看視頻一邊實踐,有的時候是一次成功,有的時候要實驗多次,從不會到會,從無到有,她從不懈怠。有時,為了能確保每一個教職工都能吃到自己喜歡的菜肴,她主動與教職員工“套近乎”,用微笑迎接每一個前來進餐的教職員工。
其次,熟悉業務,她從不叫苦叫累。要想做好服務性工作就要盡快熟悉業務,熟悉進餐標準,熟悉三個年級的就餐時間,特別是疫情期間,幾個年級實行錯峰就餐,有時僅僅備菜一項就要在一樓二樓之間來回奔跑三十多次,有時一天下來,腰酸背痛腳酸手軟,但她從不叫苦叫累,咬緊牙關又忙著配備四季水果,替教師充飯卡,腌制咸菜,做腐乳,打豆漿,包餃子,搞衛生,搞好碗筷消毒。
再次,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幾年下來,她深深知道,干一行就要愛一行,站在這個崗位就應該熱愛這個崗位,把這個崗位的每一件事做好。別人下班了,她還在消毒柜旁整理碗筷,別人下班了,她還在拖地,別人下班了,她還在擦玻璃窗……怕上班遲到,她就住在食堂二樓的一間簡易房里,早起晚睡,從不計較工資待遇,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有一次,有個教職工在學校氣排球比賽期間骨折了,行走不便,她親自把午餐送到那個老師的手上,很多人看到這個細節,都為有這個好“姨妹”而驕傲自豪。
最難忘的是疫情期間的2022年12月18日,那天早晨四點鐘的時候,鬧鐘響了,有點發燒的她看到自己的健康碼變紅了,她知道自己“陽”了,十分著急。如果自己隔離,那一百多教職工的早餐就成了大問題;如果堅守,又怕傳染給了教職員工,斟酌再三之后,她迅速穿好衣服,戴上口罩,一番洗漱之后,就迅速在食堂里煮粥炒菜,一切備好以后,她再向主管領導電話請假回家隔離。
其實,在這之前她的女兒也“陽”了好幾天,正在居家隔離,她完全有理由離開這個薪水不高的崗位,或者請幾天假照顧女兒,但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家人,而是她身后的大集體。
臘八節到了,她別出心裁熬臘八粥,讓教職工都吃到家的味道;快過年了,為了讓教職工吃到英山特有的臘味——豆腐粑,她自己想辦法備齊豬血、生姜、大蒜、五花肉,在天寒地凍的條件下一口氣做好了一百多個。天陽一出來,就借來幾個大竹筐,天天送到太陽底下曝曬……幾年來,像這樣以大局為重,熱心服務的事例真是舉不勝舉?吹竭@個值得信任的好“姨妹”,大家都主動地把飯卡交給她管理,每次進餐消費全由她一人說了算。
2022年秋季,伍老師被調到了英山另一所學校工作,很多老師擔心他會把人見人愛的“姨妹”一起帶走,但學校食堂服公司和所有教職工的一再挽留之下,“姨妹”還是被留了下來。有人說,留住“姨妹”,就留住了美食,就留住了微笑,就留住了大善和至美。
“姨妹”被留了下來,她還是那個可親可敬的“姨妹”,她還是早起晚睡,她還是嚴格要求自己,她還是在不停歇地拖地洗碗炒菜做飯熬湯,她還是在不分嚴寒酷暑任勞任怨……
如果說,舌尖上的幸福是來自美食的滋養,那么留存于我們內心最深處的,便是那些為了細節、為了他人而甘愿付出的每一個平凡崗位上每一個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