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歡迎訪問英山縣教育局官方網站!
                    今天是: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特色 >> 學校文化
                    勞動教育“四五模式”探究
                    時間:[2021年05月17日 08:55]  作者:[肖學軍 王嬌嬌]  點擊數:11873

                    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有用人才”“時代新人”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具備勞動的素質,能夠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

                    我校勞動教育宗旨:通過以勞雅行、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為成就青少年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堅實基礎。把勞動教育納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體系之中,提出“德智體美勞”的總體要求,豐富發展了黨的教育方針。

                    我校堅持將勞動教育作為教育教學中重要的課程,經過幾年的探索、研究、實踐,逐步形成了勞動教育四五模式”。

                    一、勞動教育“五平臺”

                    1、一項課題研究。結合學校實際,開展山區農村小學勞動教育內容與途徑的研究》。以“課題研究”引領勞動教育的務實開展。

                    2、一本校本教材。開展課題研究的同時,我校在勞動教育活動中建構不同課型。并通過各種勞動教育活動積累素材,編寫符合我校實際的校本教材,進而逐年完善。

                    3、一個勞動實踐園。我校租賃農戶農田建成一個勞動實踐園,并“分田到班,包勞到人。確保每個班都有自己的勞動實踐場地。鼓勵各班種植蔬菜、藥材、花草。每學年以各班收成作為本學期的考核標準。

                    4、一個農耕文化體驗園。主要展示傳統農耕農具,讓學生熟悉、了解農具的結構、作用。讓學生親身操作體驗我國古代能工巧匠集勤勞和智慧于一體的農具使用方法,以及農具進化發展的過程與成就。

                    5、一個勞動教育基地。借助校所在村的農業勞動資源,將村集體的茶園、藥材基地打造成我校勞動教育基地。今年年初學校又與綠鑫源藥業公司協商,將他們公司的藥材基地作為我校的勞動實踐基地,實現了校企聯合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從小參與采茶、制茶,種藥、制藥的見習勞動,為當地產業發展培養勞動“小能人”。

                    二、勞動教育“五途徑”

                    1、每一節課課前兩分鐘內務整理一次。以班級為單位,每節課對自己課桌上的擺放、個人衛生進行整理。

                    2、校務勞動每天打掃兩次。在每天早飯、中飯后開展衛生大掃除,美化校園環境。鼓勵各班組織學生參與學校食堂的勞動,如洗菜、擇菜、包餃子等。

                    3、勞動實踐每周一次。勞動課程進課表,每周一節。各班根據課題內容設計勞動實踐課,在勞動實踐園或食堂授課,引導學生參與生產、生活勞動。

                    4、“社區勞動教育”活動每月一次。每月進社區一次主要活動為打掃街道衛生,清理河道垃圾,幫助孤寡老人做家務等。

                    5、“家務勞動實踐月”活動每學期一次。規定每年春季五月、秋季十月為勞動實踐月,要求學生在實踐月放學回家幫助父母掃地、洗碗、擇菜等家務勞動。

                    并留下家務勞動剪影,由班主任收集整理,教師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家務勞動開展的參與度。

                    、勞動教育“五課型”

                    我校積極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在生產勞動實踐中,注重與學科的滲透,摸索形成了五種整合性課型:

                    勞動主題實踐課:主要讓學生參與勞動,親身體驗勞動過程,保證出力流汗。培養學生勞動觀點,養成勞動習慣,并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

                    勞動+作文課:對勞動過程中場景的描寫,蔬菜、花草樹木的描寫,對勞動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語言描寫,以及對勞動實踐活動的感悟記錄等,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

                    勞動+美術課:課程內容主要以勞作場景、勞動中的人物、勞動成果進行描繪。通過畫筆記錄下勞動感受和勞動體驗。

                    勞動+親子課:家長帶領孩子參與勞動實踐活動,通過親子課教授學生最基礎的勞動技能,輔以感恩教育。

                    勞動+國學課:學習鑒賞與勞動、耕種、勞動成果等有關的古典詩詞,加以搜集整理,服務勞動實踐園、農耕文化體驗園。

                    、勞動教育“五愿景”

                    以勞增智——勞動是創造的基礎。孩子在勞動中既要動手,又要動腦,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如芬蘭非常重視兒童的勞動教育,讓孩子做成一件產品,如小板凳、小書架,自己設計、自己制作,在老師的幫助下克服困難。這就培養了他的創造意識和精神。其目的是在勞動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梢,勞動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而且能促進人的體力發展和智力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成尊重勞動的思想品德。

                    以勞樹德——勞動教育對于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勞動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勤儉節約、踏實肯干、意志堅定、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使之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家務勞動中學生能夠更好地體驗到生活中父母的不容易,活動中能夠培養學生愛父母的情感,學會感恩。品德修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踏踏實實地磨煉達成。勞動教育對于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健康快樂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以勞強體——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要做出努力、耗費精力,要做出勞動成果,需要有頑強的意志和毅力,因而可以培養兒童的自信心、責任心、情感和意志等思想品質。從小培養兒童的自信、自強就要從勞動教育開始。過去許多家訓里講,黎明即起,灑掃庭院,就是培養兒童自己動手的習慣,養成我能做,我會做的自信心、自強心。

                    以勞育美——學生通過親身勞動,美化自己的校園,同時也促進了學生養成講衛生、文明的好習慣。勞動教育利于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形成以勞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進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審美觀,讓青少年學生在勞動創造中形成發現美、體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

                    以勞雅行——雅行,即良好的行為習慣。古語云:“養習于童蒙!睘榧訌妼W生“雅行”教育,促進學生行為習慣、個人品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并以此為激勵手段,抓好學生養成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衛生習慣和勞動習慣。引導學生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整理個人內務做起。讓學生明確,整理內務,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對于提高學習效率,和培養整潔的好習慣是有好處的。

                    從本學期起,學校教科研團隊,正在積極探索構建勞動教育評價五條線,逐步完善鄉村小學勞動教育體系。

                    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我校秉承以勞雅行、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切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力爭補齊勞動教育短板,努力整合內外資源、主動融入社會實踐,積極構建具有草小特色的勞動教育體系,堅持務實有效地開展勞動教育。

                     


                    友情鏈接
                    男女嘿咻嘿咻猛烈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