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縣草盤中學坐落于畢升故里,桃花溪畔,群山秀峰相擁,畢升文化浸潤。聽松濤陣陣,看松樹蓊郁,品松之氣魄,學松之精神,育松之英才。草盤中學因勢利導立足“青松”品質,“挖掘人文內涵,傳承青松文化,實施以“松”育人,打造陽剛校園”為主題的青松文化建設工程。通過建立“理念、視覺、行為”三大識別系統,堅持推進“培訓青松型教師,培養青松型學生,開發青松文化校本教材,構建簡練質樸課堂,營造青松書香校園,輻射青松文化教育效能”六大文化活校工程,有力地促進學校內涵式發展,彰顯了學校文化在地域文化建設中的功效,培育扎根山區,昂首挺胸,砥礪前行的時代英才。
一、煉青松底蘊---青松文化構建的時代價值(為什么要開展青松文化系列構建?)
(一)推行青松文化構建的時代背景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時尚高科技產品層出不窮,時尚文化大量涌進了我們的校園。時尚文化是什么?是時裝、汽車、別墅、旅游、電影大片、流行音樂、體育比賽、明星名模秀等等。一般來講,時尚文化是被大眾普遍喜歡和熱烈追隨的文化。其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娛樂性。其二,通俗與大眾性。其三,商業性。其四,易變性。當前,影視、流行音樂、娛樂報刊、時裝、互聯網等時尚文化的身影在校園處處可尋。時尚文化對學生的健康發展、學校教育的順利進行產生著強大的影響力。
1、過分崇拜時尚,影響健康成長
時尚文化因極富娛樂性、形式獨特新奇等特征,極易受到學生的青睞。由于學生年齡較小,身心各方面都處在發展過程中,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但自我控制能力、對外界事物的辨別能力還不足。因此,學生一旦對某種時尚文化產生興趣,常常會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干擾其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影響學業與健康成長。
2、追求低俗娛樂,誘發道德滑坡
當前的時尚文化,往往推銷一種“低水平”的滿足——滿足于單純的感官享受。這種低水平的滿足將誤導社會成員的精神追求。趨于低俗的時尚流行文化會造成青少年行為的無節制和社會責任感與道德行為的缺失。此外,一些時尚文化,如網絡游戲還會將學生引入虛擬的社會交往之中,混淆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界限,使他們的道德認知與判斷能力,尤其是道德實踐能力弱化,并引發一系列的社會道德問題。
3、混淆價值標準,導致認同危機。
時尚文化給正在成長的學生送去新奇的、充滿無限感官誘惑的思想以及張揚的現代生活方式,其所包含的沖擊和破壞性力量,常常摧毀了人們從先前生活中獲得的秩序和意義感。這樣學生個體一方面僅從自我感受出發,以自我為中心,淡化對遠大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對人生意義的嚴肅思考,產生自我認同危機,又一方面混淆社會主流價值標準,導致民族傳統文化與社會價值認同危機。
(二)推行青松文化構建的價值取向。
1、因地制宜。學校地處大別山區,漫山遍野,青松挺拔,四季常青!八蓸洹笔钱數貥O具代表性最具普遍性的樹種。草盤中學校園毗鄰該鎮烈士陵園,一片蒼勁挺拔的古松相伴長眠在這里的英烈。學校得天獨厚的紅色革命教育資源,天然生成了深刻而鮮明的學校文化主題。
2、精神引領。松樹隱喻著“樂觀向上、不畏艱苦、堅貞不屈、犧牲奉獻、求真尙美、追求卓越”等優良品質。這些可貴品質,對于立德樹人、促進新時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長極具教育意義。
3、紅色傳承。學校地處革命老區,紅色資源富集,英雄的老區人民凝集著“艱苦奮斗、百折不撓、堅定信念、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這些紅色革命精神與“松樹”寓示的崇高品質相吻合。發揚老區精神,傳承紅色文化,可借“青松”言志,亦可以“青松”為載體,大力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4、時代同頻。學校地處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繼承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發揚“青松”精神,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推行“青松文化”教育呼應了時代主題,順應了時勢之需。
(三)挖掘青松文化的精神內涵。
1、詠青松之美
一是頑強生長,積極向上(致上);
二是枝繁葉茂,四季常青(尙美);
三是迎風冒雪,堅貞不屈(堅貞);
四是渾身是寶,樂于獻身(奉獻)。
2、贊青松之魂
提取代表性的“五松”精神
火炬松:理想、激情;
高山松:向上、堅貞;
華山松:勤奮、勇敢;
五針松:博學、多才;
迎客松:尙美、奉獻。
3、揚青松文化
辦學理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終生發展奠基
辦學宗旨:學生快樂 教師幸福 人民滿意
校 訓:博學強能 厚德崇雅
校 風:篤學 尚行 求實 創新
教 風:踏實 嚴謹 敬業 愛生
學 風: 自主 合作 樂學 善思
校園精神:弘揚“不畏艱難、砥礪前行”的青松精神
工作精神:傳承“扎根鄉土、愛崗敬業”的青松精神
學習精神:鍛造“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青松精神
二、踐青松精神---青松文化構建的實踐探索(怎么樣實施青松文化構建?)
我們在 “實施青松文化建設,打造青松型校園”的特色發展之路上,將主要實施六大工程,力促六個提升。
1、打造優美環境促品位提升。按照“科學規范,講究實效”的原則,繼續加大學校硬件建設的力度,創設濃郁的校園環境,逐步推進“六大”文化建設工程
一是文化墻工程。我們將以中心操場東墻、北墻為載體,因地制宜的建成了近400米以“青松”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墻,如今主題鮮明,獨具匠心,大氣典雅的文化墻工程已成為草盤中學的一道亮麗風景。
二是綠色優化工程。學校認真對學校已有綠化進行布局調整,在綠化、美化、香化上下功夫。生意蔥蘢的綠化長廊,整齊劃一的校園綠道無不散發著盎然生機。
三是寢、教室文化工程。我們將不斷健全規范寢教室功能設施,做到整齊劃一。在文化布置上遵循凸顯“青松”之主題,先教室后寢室,先樣板后輻射,一室一特色,班班有精彩的原則,通過環境美化和內涵提煉等多種途徑讓昂揚向上、個性鮮明的寢、教室文化活力四射。
四是廊道文化工程。將利用行政樓、教學樓、宿舍樓廊道墻面,設立三大校園文化板塊(青松詩畫、青松品格、青松修為),努力創設出了悅目怡心陶情、充滿勃勃生機的校園育人環境,彰顯學校文化特色。
五是建筑征名、命名工程。我們將根據學!耙挥査娘L”以及地域人文特色,通過開門納諫、師生問卷、評審篩選等環節,最終分別給不同功能區、不同建筑賦予了極具青松氣息的名稱。
六是班級文化名片工程。各個班級圍繞學校文化建設總要求,努力打造班級文化名片,將本班的班風、座右銘自行設計于文化名片之中,真正體現班級精神和張揚學生個性,將文化育人的功效發揮到了極致。
2、培訓陽剛教師促師德提升。通過學習師德規范、強化業務學習,努力提升教師道德修養和專業水平,從而打造出內外兼優的青松型教師隊伍。重視教師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導教師牢固樹立“兩個意識”,即質量意識、品牌意識;發揚“三種精神”,即弘揚不畏艱難、砥礪前行的校園精神; 傳承扎根鄉土、愛崗敬業的工作精神;鍛造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學習精神。鼓勵教師爭做“四種示范”即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的示范;遵紀守法、為人師表的示范;勤學善思、精通業務的示范;求真務實、建功立業的示范。為立德樹人多作貢獻。
3、構建簡約課堂促效率提升。通過優化師生課堂行為,讓其告別課堂陋習,盡顯青松簡約之氣;通過學習培訓引領教師專業成長,通過開展“五步教學法”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促進課堂教學高效。
4、錘煉師生意志促素質提升。通過以下系列活動培養出陽剛向上、堅韌不拔的優秀師生。
(1)識青松:學習“松樹”的有關科普知識;
(2)誦青松:誦讀有關詠松的古今詩文,編輯校本教材《詠松》;
(3)寫青松:撰寫各種文體以“松”為主題的文章;
(4)講青松:開展“學青松品質,揚青松文化”主題演講活動;
(5)畫青松:拍攝、繪畫各種“松樹”;
(6)學青松:托物言志,學習青松的優秀內在品質;
(7)贊青松:開展“五松”教師、少年評選活動;
(8)育青松:建設“青松園”,立“松樹”為校樹;
(9)標青松:校歌、校賦、校訓,校旗、;、?葘W校文化標識,均以“青松”為素材;
(10)展青松:開展一年一度的“青松文化藝術節”展示活動。
5、推進課題實驗促理念提升。我校擬將申報德育課題《青松文化構建的內容與途徑研究與實驗》,與“德育五五模式”、“快樂教育”的研究與實驗同步開展,校本教材也正在策劃之中。我們將通過理論探究與實踐檢驗相結合的方式,走出一條科學有效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校德育工作協調發展的特色之路,實現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校德育工作雙豐收。在形式多樣、廣泛深入的課題研討中,不斷提煉總結,形成獨具特色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為學校德育工作開辟更廣闊的新天地。
6、催生效能輻射促家校協同。我們嘗試將青松文化構建的影響進行外延,努力向廣大家庭傳遞文化育人正能量。通過學生倡導家長說青松、誦青松、學青松,讓廣大家長接受青松文化構建理念,與孩子一起受到青松文化的同化,既做青松文化構建的參與者,又充當以松修身的實踐者。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深入開展青松實踐活動等有力舉措,積極促進青松型家庭建設,讓松之正氣盛行草盤大地,為建設和諧社會添光增彩。
三、拓育人思路---青松文化構建的深入思考(如何優化青松文化構建?)
通過近期學校青松文化的構建活動,我們感受很深,實施青松文化的打造以來,草盤中學的校園環境,師生的精神面貌,學校的辦學質量都在悄然地,潛移默化的發生著變化,校園的正能量在明顯的地增多。在欣喜之余,為了更好的使青松文化的構建向縱深推進,我們也在不斷的進行階段性的思考:
1、構建文化育人質效評價體系的思考。
學校作為基層文化建設的組織者和推動者,如何通過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引導學校文化建設工程有序開展,長期實施,科學發展。是當前一個較為緊迫的任務。目前我校只是把文化建設工作納入“一期三查”的學校工作考評內容之中,每次檢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青松教育價值觀深入教師和學生心中的程度;班級文化,寢室文化,辦公室文化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課程文化中的行為文化建設和活動課的落實情況,通過實地巡查,問卷調查,師生座談等形式考核記分。對文化建設育人質效的評價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我們一直在努力探索和思考。
2、青松文化環境建設的思考。
環境文化建設一定要遠景規劃,科學決策,不能憑一已之見和校長一人的喜好而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要堅持發展性原則,否則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資源。如果說一物一景一觀的設置經過十年風雨不落本色,理念上還跟得上形勢,就說明我們的校長真的為學校留下了一筆財富。就草盤中學而言,我們認為青松環境文化建設,必須圍繞地域文化,結合烈士陵園、桃花沖4A景區的建設,涵蓋草盤地域本土文化做文章,有青松文化的特質和具有大旅游文化特色的學校文化環境。
3、青松文化課程建設的思考。
課程文化是最根本,最廣泛,最普遍的學校文化。如何加強青松文化課程建設,實現校園文化建設課程化也成為我們的思考。課程開展不能只局限于形式化,短期性、突擊性的文化活動,課程設置既要有草盤特色,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既要科學規劃,形成體系,又要能經受實踐檢驗,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4、青松文化教育活動常態化規范化的思考
通過近一段時間的努力,我校文化建設中的理念文化、環境文化,制度文化體系正在啟動,如何使青松教育文化建設工程深入持久地開展,成為我們新的思考。學校將以開展“德育五五模式”課題研究為契機,挖掘學校德育資源,豐富德育教育渠道,構建:主體育人線,教學育人線,服務育人線,自主育人線,合作育人線,五線編織而成的三維(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德育形式)德育五五模式,制訂德育工作,日、周、月、期、年五個操作常規,促進青松文化打造常態化。
行百里者半九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草盤中學人將緊扣“青松文化”,繼續發揚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的精神,在“挖掘青松文化內涵,培根鑄魂引領發展 ”的文化興校之路上砥礪奮進,揚帆遠航。
青松賦
大別山上,青松郁郁;草中校園,古松挺拔。凌風知勁節,負雪見貞心。青松祭英烈,松品鑄;。
松,強勢而生。得乎寸土,臨崖落足,出巖以茂,拔地成碑;挺身而出,長蔭百卉,布針密密,形欲摩云。
松,造勢而長。根系盤曲,樹干蒼勁,大枝輪生,松針如鐵;枝曲而葉翠,冠茂而根深,身與石共伍,梢同云齊身。群擁則林立,獨處更精神。
松,逆勢而為。頂天立地,巍然挺拔,傲骨迎風,擊霜而立;與梅竹為盟,譽歲寒三友。越寒冬而常青,貫四時而秀榮。
松,蓄勢而發。沐月舒懷,斜臂躬身,潛心所向,抱樸以真。松脂溢松香,莖干樹棟梁,生則潤春澤,逝亦為秋陽。
松,物之精華,世之儀表?资ジ锌,大夫見稱。松柏有本性,終歲常端正。其品喻于前賢,其德推于往圣;歌賦詠于中外,辭章頌于古今。
物懷大德,勵志示人。松高、松潔、松挺拔,向上、向美、向堅貞。
注:《青松賦》寫作的思路主要是提取“青松”的如下品質——
一是頑強生長,積極向上。(致上)
二是枝繁葉茂,四季常青。(尙美)
三是迎風冒雪,堅貞不屈。(堅貞)
四是渾身是寶,樂于獻身。(奉獻)
“青松文化”構建思路
識青松:學習“松樹”的有關科普知識;
誦青松:誦讀有關詠松的古今詩文;
寫青松:撰寫各種文體以“松”為主題的文章;
講青松:開展“學青松品質,揚青松文化”主題演講活動;
畫青松:拍攝、繪畫各種“松樹”;
學青松:托物言志,學習青松的優秀內在品質;
贊青松:開展“五松”教師、少年評選活動;
育青松:建設“青松園,立“松樹”為校樹;
標青松:校歌、校賦、校訓,校旗、;、?鹊葘W校文化標識,均以“青松”為素材;
展青松:開展一年一度的“青松文化藝術節”展示活動。
“五松”文化
火炬松:理想、激情;
高山松:向上、堅貞;
華山松:勤奮、勇敢;
五針松:博學、多才;
迎客松:尙美、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