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人本來是各種素質的統一體。教育的各個組成部分有機構成“教育整體”,對人發生影響作用。德智體美勞是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是對人的素質定位的基本準則,也是人類社會教育的趨向目標,簡稱“五育”。德育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智育是指發展智力的教育,有時也單指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體育是授予學生健康的知識與技能,發展體力,增強體質,培養意志力的教育。美育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觀,發展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質的教育。勞育是培養學生進行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的教育。人的各類素質相互滲透,互相培育,相輔相成,構成人的素質的有機整體。其中,德是根本,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立德樹人”明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指明了“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根本與關鍵。十年間,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站在歷史的、政治的、理論的和實踐的角度,從根本上講清楚了“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到底根本在什么地方,從而把握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與規律。
根本任務之所以根本,在于教育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边@是因為:“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我國正處于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但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更加重視教育,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家、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
從更宏大的意義上看,“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人類社會需要通過教育不斷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需要通過教育來傳授已知、更新舊知、開掘新知、探索未知,從而使人們能夠更好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苯逃且豁楆P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大事業,而德育是教育的“神”與“魂”。這就構成了德育的立論基礎。
根本任務之所以根本,在于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教育是干什么的?答曰:培養人的。因此,新時代已經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是教育要回答的根本問題。那么,這就很自然地引出一個思考:從什么樣的角度和思路解答這個根本問題?當然只能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
正如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的:每個國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古今中外,關于教育和辦學,思想流派繁多,理論觀點各異,但在教育必須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這一點上是有共識的。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說具體了,就是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
作為深化和升華,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如何更好地遵循規律,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傳承所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構成了德育的立論方向。
根本任務之所以根本,在于具有明確的方向性要求。要回答好“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這一問題,就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落實好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新時代教育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有著十分厚重的內涵。
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合格的人才來擔當。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辦好學校思政課,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真正落實到位。
“德”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一項“治心鑄魂”的事業,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民族的根脈,就是重視民族的未來,就是重視民族的長久大計。從育人的規律來看,德育是一輩子的事情,抓得越早越細效果就越好。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深刻闡明學校思政課的重要意義,就如何辦好新時代思政課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為做好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觀摩思政課智慧教室現場教學時再一次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作用,關鍵看重視不重視、適應不適應、做得好不好!贝蛟旄喔咚剿颊敖鹫n”,講好用好新時代的“大思政課”,激活社會“大課堂”、匯聚全社會育人“大能量”,進而激發廣大青少年立志民族復興的信心和決心,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是總書記心中的一件大事,諄諄教誨,念茲在茲。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始終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全過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辦好思政課,就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用“四個自信”明心立志,用真理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引導莘莘學子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新時代的追夢征程之中。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深刻把握長期以來形成的規律性認識,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讓思政課堂充滿活力、魅力四射。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培養要求,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辦學就要尊重這個規律,否則就辦不好學。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立德樹人,成就更好的學生和老師,這就要改變過去那種對德育忽視、輕視甚至漠視的現象,從而加深對這個根本任務的根本性認識,這就要求業務與政治的有機統一,政治與道德的有機統一。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顯著特點,也是一個本質性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