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
英山實驗小學 馮琛
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科學。它具有思維性強,邏輯推理嚴密,內容抽象等特點。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往往會感到學習數學不僅單調、枯燥,而且抽象、難學。由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快樂教學,給學生創設快樂教學情境,對于優化數學課堂具有重要性。
“快樂”應該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狀態,對生活充滿了向往和激情,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生命需求!翱鞓窋祵W”追求的是引領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的內在美,讓數學進入內心世界,內化為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豐厚的人格內涵的滋養,提升生命的質量和品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我認為第一,讓學生喜歡數學課,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心靈深處的愉悅;第二,讓學生喜歡數學練習,能夠感受到做題的快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第三,讓學生積極參與創造性的數學活動,并從中體驗創造的快樂。
一、快樂情境──讓課堂充滿熱情和激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狀態。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卑颜n堂教學看作一門藝術,我追求著一種境界:讓數學課堂像詩一樣激情飛揚,像詩一樣蘊涵豐富,像詩一樣意境優美,像詩一樣充滿想象和創造。
二、快樂活動──讓課堂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機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F行教材的設計及課程教學安排正是這樣要求的,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摩、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其實質就是鼓勵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把學生都引到課堂情境中去自主探索,使課堂“活”起來,其中就蘊含了一個“動”字。
三、快樂練習──讓學生與數學知識親密接觸
練習是學生熟練地掌握知識,培養思維品質的具體措施。練習要注意問題的探索性,題材要注意豐富多彩,信息的呈現要形式多樣,并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答案不唯一。單一、重復、機械的練習會使學生感到數學枯燥無味,對數學失去興趣,甚至討厭數學。因此教師應把練習的內容置于實際生活的情境之下,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這樣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又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數學問題的意識,發展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快樂實踐──讓數學課堂生活化、探究化
實踐是創造的源泉。脫離了實踐活動的數學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F代教育思想認為:數學教學應該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的思維活動只有通過數學活動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創新的火花。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就要把課堂知識的學習和社會體驗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渠道多樣化,學習的方式生活化,用動手實踐這把“鑰匙”開啟學生緊閉的心智,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學生封存的記憶,放飛學生囚禁的情愫,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對知識的認識和體驗不斷深化、豐滿、鮮活起來。
身為一名數學教師,更深的工夫還在于對教材的把握和深層次的挖掘,在于用以情奪心的課堂語言將學生帶入數學知識的王國,在于課堂上與學生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融,在于能為學生營造和諧平等的思維空間,讓快樂在數學的天空中翩翩飛舞。